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1:03    次浏览
索罗斯在《金融炼金术》的导论中说:如果我必须就我的实务技巧做个总评,我会选择一个字:存活。例如:1987年股市崩盘,他判断会从日本开始,然后才是美国股市,但是他原本放空的日本市场反走高,使他受到重创,他并没有执迷自己的判断,立刻认赔出场。他的原则是:先求生存,再求致富。所以虽然这次投资失败,但全年的基金表现仍有14%的盈余,也为他留下日后大战的筹码,也才有日后“英格兰银行破产者”的封号。分散风险就是致力于投资组合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量子基金会把净值的资本投资于股票市场,而将融资的部分投资于像股票指数期货、债券、外汇等金融商品上。原因是股票的流动性相对于金融商品而言较小,因此将部份的净值资本投资于股票上,万一发生追缴保证金时,就能避免灾难式的崩盘。最高境界,无招胜有招索罗斯说,他的特长就是没有特定的投资作风,或者更精确点说,他常常改变自己的作风以迁就环境。量子基金成立以来,有时做多,有时放空,有时玩股票,有时买债券,有时是期货,衍生性金融商品他还是鼻祖之一,全球各地的主要金融市场大概找不到他缺席的纪录。1970年代初期,索罗斯开始投资在相当不成熟的日本、加拿大、荷兰,之后又投资石油公司、银行、国防、农业公司的股票而获得丰厚的报酬。1973、1974年股市重挫时,索罗斯以放空方式赚钱。无心插柳尚且成荫;有意栽花当然要发数十年来,索罗斯在很多国家建立他的民主慈善大国,他捐出去的慈善捐款已经超过十三亿美元,他甚至表示希望在死之前把所有的财富都捐出去。他以慈善为名,在很多国家建立起良好的政商关系,例如延聘了许多退休的政府官员,姑且不论他是否有所意图,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,相对的对他在人脉、在当地国情的了解上,以及他的影响力上,势必对他投资有极大的帮助。亲自了解而不是道听涂说索罗斯订了三十种业界杂志,也阅读一般性杂志,四处寻找可能有价值的社会或文化趋势。他遍览群书的目的,就是要从资料审视有何特殊之处,伺机切入市场。他很清楚,他必须把各种可能的信息输入脑子里,然后才能有凭有据地输出投资策略。单是阅读资料,索罗斯认为尚嫌不足,在他有地位及影响力后,他更通过亲自了解,实地勘查的方式,更深入了解投资标的。我不是冷血动物,而是冷血投资动物索罗斯说过:当我四下寻找一个投资标的时,我便遭遇困难。我并不属于任何特定社会,1947年我到英国,1956年到美国,但我从来没有完全同化成一个美国人。索罗斯从未公开拥抱美国人或犹太人的身分,有些人认为索罗斯没有种族认同。 在索罗斯的投资世界里,他保持冷静,超然,目的取向就是获利。他不随国内多数人起舞,避免跟股票谈恋爱,才不致于冲昏头而感情用事。索罗斯并未忘本,他一直是他的祖国--匈牙利的长期资助者,在他的办公室内,都还悬挂着匈牙利艺术家的作品。看到缺点,我就放心根据索罗斯的理论解释,市场参与者的偏见会影响市场价格,并且认为有时候不仅影响价格还会影响基本面,所以他在剖析投资标的时,就习惯带着找碴的眼光,试图看出其缺点。因为只要知道缺点所在,他就能领先乐观派的投资大众。索罗斯常与实际操盘人就投资问题做检讨及辩论,索罗斯的作风就像博士生考试时的口试委员一样,不断质疑考生论文的论点,试图找出缺点。倘若一问,问题百出,就不断进行检讨,他的问题又专业又刁钻,一直到部属回答都正确时,再也没有问下去的必要,才放心进行投资。低买高卖有条件,选购股票像逛店从索罗斯的合作伙伴透漏出索罗斯的投资策略为:找寻低估的股票,而且拥有强势产品连锁店的公司。投资股票或收购其它公司都是要经过精算的过程,我们可以假想今天如果要去顶下别人的店或收购别人的公司,一定要详细推敲卖价是否合理,从公司的财产财本、营收状况、每月开支等等各个角度作深入的剖析,用这个价格买下来合理吗?我是我眼中的我索罗斯自从在英镑一役胜利后,就努力的转型,开始强化他慈善的形象和行为,并转到公共政策的领域。他时常四处演讲,接受访谈,批评世局,批评某国政策不当,俨然成为了政界人士。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兴趣聆听他的意见,他们所兴趣的是他在金融方面的看法。在政治人物的眼中,索罗斯不是一个政治人物,连兼职都不被认同,在大众眼光,充其量他只不过是个很敢花、舍得花钱的慈善家罢了。但是索罗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,而是在乎自己怎么做自己。时间换取空间,空间也可换时间通常大部分的人会认为索罗斯是标准的投机客,认为这类人一定没有耐心,专跑短线。如果是以这类的印象看索罗斯,那就失之偏颇了。他在1989年到1992年重创英格兰银行,索罗斯就布局了三年,他对一个只是预判,但尚未实现的局面等了三年,所以我们能说他没耐心吗?索罗斯只是不用长期时间来换取上涨的空间,因为只要价格满意,“朝买进、夕可卖出”,时间长短并非考虑的重点,因为目的已经达到了,然后他再争取时间找寻下一个目标。果断索罗斯有一点非常重要的特色:说做就做的果断行动力。例如在1974年,当索罗斯接到一通东京营业员的电话,觉得当时环境不利。在日本拥有极高持股仓位的索罗斯,立即毫不犹豫做出清仓的决定。当做决定的时机成熟时,他绝不花十五分钟以上的时间做研究。索罗斯说过,日本是他喜欢的地方之一,他愿意在他喜欢的市场里,全部撤出,必然是他研判局面可能生变。但是对于尚未发生的事,能够即刻做决定,没有半点迟疑,这样的果断行动力,的确超乎常人。冒险不是忽略风险,豪赌不是倾囊下注翻开索罗斯征战金融界的纪录,一般人都会被他出手的霸气吓到,也可以说豪气。很多人误以为只是命运之神特别眷恋索罗斯,认为只是赌赢罢了,赌输了还不是穷光蛋一个。其实索罗斯在从事冒险之前,是评估过风险,下过研究功夫的,他的冒险并不是不顾安全考量,赌资虽大但不是他的全部家当。他虽然时常豪赌,但也会先以资金小试一下市场,绝不会财大气粗到处拿巨资作战。仔细观察他下注方式是:有理论有根据,以研究报告为辅,嗅出市场乱象,调集大笔资金,予以致命重击。风雨不惊无怨无悔1987年的股市崩盘,索罗斯猜错了崩盘的排序,造成他损失极为惨重,有记者问到他对此次重挫的反应,索罗斯只说:我觉得很有趣。索罗斯的朋友说过:“索罗斯面对崩盘时表现镇定,索罗斯认赔的态度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好,他可能认为市场没照他的想法演变,但既然出了错,经他理解后,就大步离去,不再留连了。”索罗斯当然并非全然没有痛苦,他说过:“对我而言,赔钱是一件痛苦的过程,的确是一个惨痛的遭遇,但是你玩这个游戏你就必须忍受痛苦。”